走马观花普拉多博物馆

走马观花普拉多博物馆

马德里, 和欧洲许多城市一样,在老城区,步行是主要交通方式。 我们住在格兰大道(La Grand Via),  可以步行去很多地方。踩着千年的石板路,穿过窄窄的小巷,就来到了卡诺瓦斯广场(Plaza Canovas del Castillo)。广场四周都是博物馆,cafe,建筑极富特色。

穿过广场公园,就看到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因为在修缮,它的样貌这次看不到了。

IMG_8807

排队买票

 

IMG_8809门前有卖仿品的

IMG_7922 2

揭开面纱的样子-来自网络

IMG_8806

IMG_8808

大门前方伫立着打开的书本那样的装饰物,书页上是展品介绍。别具一格,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为酒店里有好多介绍西班牙艺术家的书,恶补了一把。对普拉多的镇馆之宝还是知道的。在谷歌搜寻,也许普拉多排不上世界前四大博物馆。它的三万件藏品,在数量上不足为奇,但是普拉多收藏的大师作品,甚至是堪称“大师中的大师”一一的作品,几乎每一件都足以在其他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普拉多美术馆更以对提香、博斯、鲁本斯诸大师的主要精品的宏富收藏,以对西班牙杰出的三位大画家—格列柯(El Greco)委拉兹开斯(Diego Velázquez)和(Francisco José de Goya )的全面收藏而著称。无怪乎西班牙美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充分了解提香、博斯和鲁本斯就必需到西班牙来,要给西班牙绘画正确的评价,只需留在普拉多”。而我的感觉是,普拉多, 如同它所在的马德里,雍容、沉静、低调的昔日帝国风范,无处不在。

IMG_8812

戈雅塑像

IMG_8815

进了正门,看到一群又一群刚刚下课的小学生。真的羡慕他们,在这个年纪得到如此好的美学教育。想想自己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学到什么呢?还不错,偷看的《红楼梦》给了我最初的美学教育。所以,趁着还没有阿尔茨海默(现在不让叫老年痴呆啦:)),把美国高中和大学必修的美术史课,补一补。租一个语音解说是必须的。

在大堂多拍几张照片,进了展厅,就不让拍了。有人说,让拍照的都不是真迹,我就不得而知了。六楼是雕塑,随便拍照。

IMG_8811

IMG_8810

IMG_8826

 

展品太多了。几天都欣赏不完。只能走马观花。就说说镇馆之宝们吧。

镇馆之宝多在二楼的展厅。普拉多几乎收藏了委拉兹开斯(Diego Velázquez1599-1660)的大多数作品。堪称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对后世影响很深。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也有很大影响。这位绘画巨匠除了极具天赋,还得到了名师真传。更重要的,他的画有贵族气,被当时的国王腓力四世看中,成了御用画师。他在皇宫有自己的画室。25岁的迭戈·委拉兹开斯和19岁的腓力四世之间有着极亲密的交往,腓力四世每天到迭戈·委拉兹开斯的画室来观赏。又一个佐证,朋友圈真的很重要。

大家都想在镇馆之宝前打卡。所以人头涌动的地方一定是名画。虽让在网上,在书上看过好多次, 在实物前,还是感觉眼前一亮。这就是《小公主》(“Las Menina”)。因为真迹有别样的气场。 站在画的前面能隐隐感受到画家的情绪,聆听他的故事。有些毫无关联的细节,被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把它们融为一体,永世长存,感受到他想传递的秩序感。

les menas《小公主》(“Las Menina”)-来自网络

IMG_7921 2局部-来自网络IMG_8827 2在酒店做好功课

画面描绘的是马德里王宫的 Alcázar 宫殿大厅。画面的中心是Margarita 公主,菲利普四世的女儿。Margarita 公主身着华服,妥妥站在“C位”。公主身边围绕着的是服侍她的两个宫娥,最前方是供宫廷取乐的小丑,还有一只看起来昏昏欲睡的大灰狗。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皇后 Mariana de Austria在房间后部的镜子中,他们既是画家的模特,又是画中景象的观察者。仅这些内容已经让画面拥有了非常复杂的空间关系。更别具一格的是,画面左边的男子是委拉兹开斯本尊。他是那么的镇定自若。而此时,从侧窗打入室内的光,完全把画面定格在了这一瞬间,犹如相机迅速按下的快门,真实鲜活。

研究发现,人类不由自主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在我们的目光所集中的事物上,而忽视周遭事物。委拉兹开斯在油画中把远处的事物处理得略微模糊,试图以此来表现画面中事物的不同层次。他也发现,远处的事物的颜色会越来越黯淡,逐渐失去光泽。所有的这些在委拉兹开斯的画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画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几何学的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轴线透视的手段,线条流畅地获得了深度的展现。在他的画中还有一种“空间透视法”,在这里空气都是可以被感觉到的。他被当时驻欧洲多国的大使鲁本斯(也是画家噢!下面就说他的画)送到意大利学习。他精研了文艺复兴时期历代大师的杰出艺术成就,特别是对威尼斯画派对色彩的运用之道颇有心得。至此他的肖像画更是典雅精准。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种隐于纸内的摄人力量。 所以站在咫尺之间欣赏画作,和在屏幕上看是完全不同的。

对这幅画,网友的评价百花争妍。还有联想到“女儿要富养”…这就是艺术经典的魅力,流传后世,让人有带入感。有强烈的这样的、那样的说法。

继续观看。不能错过的镇馆之宝是《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Kharites)。分别是光辉女神阿格莱亚(Aglaia),激励女神塔利亚(Thalia),欢乐女神欧佛洛绪涅(Euphrosyne)。代表了美丽、青春和幸福。

320px-The_Three_Graces,_by_Peter_Paul_Rubens,_from_Prado_in_Google_Earth

来自网络

他的作者就是前面说的送委拉兹开斯去意大利学习的彼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出生在德国。他的母亲送他去拉丁语学校读书,他能够阅读希腊、罗马古典书籍。还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教育,学会礼仪习俗,精通多种语言。站在画前,我想的是,有这样的原生家庭,是何等幸事。后来他又去意大利精修绘画。罗马,鲁本斯以不懈的热情研习古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全盛期的绘画,特别是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得到真传后回到西班牙。他的画风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就在他的绘画达到巅峰时,鲁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被查理一世封爵。他自己说,“当大使是我的爱好,画画是我的职业。我把世界的每一块地方都看作是我自己的故乡…”。生活中,鲁本斯是一个开朗外向、和蔼可亲、超凡脱俗、极富教养而又活跃健谈的人,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旺盛的精力,除了大量出品,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用现在的话说,妥妥斜杠青年一枚。

《美惠三女神》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女神被描绘成健硕丰腴、年轻美丽的女性,头上悬挂着玫瑰花与香桃木编制而成的花环。可以说,《美惠三女神》凸显了鲁本斯的典型风格,对比鲜明的色彩与流畅的线条,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富丽堂皇的极致美感,真的是看一眼就忘不了。左边人物的灵感直接源于他的妻子海伦娜(Hélène Fourment)。海伦娜是他去世的妻子Isabella 的侄女,16岁。时值新婚,见证了他的幸福生活。。由于右边裸体女神的模特是画家记忆中的前妻依莎贝拉,所以在鲁本斯死后,海伦娜醋性大发,要烧掉这幅画。最后,多亏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的保护,他以高价购下了这幅作品才使此杰作免遭横祸。这段小插曲在当时的模特圈八卦哗然。

我们感觉参观了2楼所有展厅。可镇馆之宝中宝,《裸体的玛哈》 (La maja desnuda)没有看到,又转到楼下拿游览图。原来它在36号厅的最后一间展室,唯一没进去的一间就藏着宝中宝。这幅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的代表作之一,它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想想看,裸体艺术在现世稀松平常,可那是几个世纪以前哦。这样的大胆艺术创作是需要胆量的。当时的西班牙,有异端审判所,以铲除天主教之外的异端为己任。备受舆论压力, 戈雅又画了一副《着衣的玛哈》(La Maja vestida)。 同样的画,只是穿上了衣服。戈雅被异端审判所传唤,就两副《玛哈》提出了一系列质问。遗憾的是,当时的记录未曾流传下来。 直到1901年,才得以在普拉多博物馆重见天日。

IMG_7925 2

一左一右两个《玛哈》-来自网络

IMG_8817

 

该作品描绘了人体美的高度和谐,是一曲女性生命的赞歌。画中玛哈斜躺在绿色土耳其长椅上,姿态美,颜值高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你。戈雅以透明的暖色调照亮了白色的服装,柔和的衣纹随意舒卷,笔触细微而流畅,写实技巧让人折服。而模特是谁呢?几百年来,一直被猜测着、想象着……

 

IMG_7924 2

《红衣主教》by 拉斐尔-来自网络

IMG_8828

能在这里临摹的都不是一班二班战士吧

走马观花式看完了。心满意足去吃午餐。博物馆大厅的另一侧就是餐厅。这是博物馆接地气的地方。再阳春白雪,也要吃饭吧。参观者应该有一半以上是英语国家的。在餐厅里竟然看到和我们坐一班飞机的几位。他们人手一瓶可口可乐。环顾左右,每桌也都有可乐瓶。不得不再佩服一下巴老。俗气的我边吃边想,是不是应该买点KO呢。

IMG_8813

IMG_8814

感觉自己很认真地写了这一篇。因为剩下的就是走走停停、吃吃喝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