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hepherds of God’s flock that is under your care, serving as overseers-not because you must, but because you are willing, as God wants you to be; not greedy for money, but eager to serve……“
《Peter 5:2 》
如果我能够见到Mr. Bernie Madoff(伯尼·麦道夫), 我会朗读上面的经文,以特别语重心长的方式。
《The Wizard of Lies》, 我看到中文网站v翻译成《欺诈圣手》, 是著名的金融记者/媒体人Diana B. Henriques写的一部非小说类书籍,《纽约时报》的畅销书。 导演Barry Levinson又把它搬上电视屏幕,创下HBO过去4年最佳收视率。播出当晚就有4百万人次观看。之所以受欢迎,我看因为它的真实。所有的事件,钱数,人物,都是实名实事实时,完全不像某些文艺作品,明明写的是魔都,生生说成是滨江市(此处有呵呵)。
记得那是2008年的圣诞节前。当时我没有住在曼哈顿,每天要坐火车进城,车程差不多40分钟。刚好是我读《华尔街日报》的时间。一般来说,我也只是读财经版。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华尔街日报》开始走下坡路了,如同鸡肋。读着无聊,弃之可惜。今天是这家公司有多少次贷相关的损失,明天有银行甲告了保险公司丙。直到12月11日,爆出了麦道夫的惊天巨案-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庞氏骗局(Ponzi Scheme), 涉案金额从开始的大约20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也许的650亿… 触目惊心!
一般来说,《日报》到了纽约城就在回收箱里一抓一大把。可那段时间居然成了’洛阳纸贵“。大家都想拿到公司再读一遍。街上的人错愕不已,前纳斯达克主席,华尔街备受瞩目和尊重的明星经纪商,竟然是个骗子?
关键字:sustainable
麦道夫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凭着多年的摸爬滚打,加上自身的聪慧,是投资经纪业务的明星。他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竞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纳斯达克股市的少数几个功臣之一。如果没有他的话,纳斯达克股市很难吸引到像苹果(Apple),太阳计算机系统(Sun Microsystems),思科(Cisco Systems)和谷歌(Google)这样的公司。他也在90年代初连任三届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
在这些闪耀的光环下,麦道夫旗下的投资咨询公司长足发展。书写了一年又一年的传奇:每年的回报是10-20%,刚性的。Sustainable return,是检验华尔街基金经理, 证券商(market makers)的永恒不变的试金石。
他的公司网站上这样写的:“麦道夫重视维持价值、公平交易和高道德标准的记录,而这也向来是本公司的品质保证。”
于是, 这样的光环,这样的口碑,这样的业绩,吸引着天下英雄的深口袋。从大大小小的银行,对冲基金,著名企业家,到好莱坞的导演,明星,都是他的投资人, 包括我喜欢的导演 Steven Spielberg。 于是从纽约,波士顿的俱乐部,到南福罗里达的高端高尔夫球场,很多有钱人,特别是富庶的犹太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麦道夫帮他们赚了多少钱。
“What Hitler Didn’t Finish, He Did!”
于是,能把钱交给麦道夫管理,是一种“exclusive”阶层的象征,光是有钱还不够,需要有推荐人才能入会,就象我们总统的 Mar-a-Largo club。那个圈子里的津津乐道地称麦道夫基金为麦氏犹太版国库券。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事实上,这个国库券只不过是个庞氏骗局(Panzi Scheme), 也叫金字塔骗局, 它的鼻祖是Charles Ponzi。 故以他的姓氏命名。简言之就是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几个月前在福罗里达参加楼里的活动,我的邻居们还在回忆2008-2009年冬天的情景。冬天的南福罗里达,雪鸟都飞来了,到处都是热闹非凡。刚好麦道夫投案自首那天,国际红十字会在一个5+星酒店举办年度慈善舞会,来宾非富即贵。接到电话,花容失色。原本欢快的会场几分钟后就乌云笼罩。那天喝醉的特别多。好些人丢失的是全部身家。随后的几天,从各个游艇,高尔夫俱乐部,到海边豪华别墅,当年那些津津乐道兴奋于麦氏国库券回报的人,又祥林嫂般哭诉:
‘Oh, my God, I lost this much, that much. How much did he hit you for?“ 那个冬天,豪华餐厅生意惨淡,不亚于曾经的飓风Andrew过后。有些人是二战时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却没有逃过麦氏风暴!
When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我们的股神巴菲特先生得知麦道夫基金年回报率10-20%,且一年又一年,从不爽约,就向麦请教。麦道夫说,这是自营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 无可奉告。巴老于是说这种表现本身就亮起了小红旗:“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股神就是火眼金睛。
我的FL邻居多是犹太人。她们很多人是著名犹太慈善机构Hadassah的会员。Nina给我讲了个故事。麦氏灾难,Hadassah也未能幸免。本来麦是看不上这种非金融机构的。可是Hadassah的CFO Sheryl Weistein,垂涎麦道夫的回报,投怀送抱,终于成功地把资金和自己都贴上去。竟然还出了一本书!这一桥段在ABC台拍的《Madoff》里,有精彩演绎。
凭心而论,麦道夫的确是天才。记得当时我和同事闲聊,同事说很钦佩麦的账目做得严丝合缝,股票,options买卖股数,价钱,等等,SEC几次审计,都看不出端倪。 是啊,SEC那帮年薪几万块的小菜鸟查年薪50万的资深主管的账目,你说会如何?
Diane Henriques 娓娓道来一个没有戏剧化的题材,一个庞氏骗局的故事。这里有麦道夫的生平,家庭,夫妻情,父子情,爷孙情。不夹杂丝毫作者的的好恶评判。高手之作。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