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 真人和好莱坞版之比照
《华尔街之狼》- 真人和好莱坞版之比照
2013年圣诞节一部好莱坞大片《华尔街之狼》华丽丽上映。里昂.迪卡普(下面称“小里”)成功诠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尔街股票经纪人贝尔福特有价证券欺诈案的故事。影片把他所代表的华尔街一个小侧面–对金钱的贪欲,对美色和毒品的流连,纸醉金迷的生活活色生香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三小时电影让人觉得还不够长。这是个彻头彻尾的“R”级片,据说光“F words” 就用了506 次(很想知道是谁数的),但此片仍不失好莱坞描述华尔街的经典大片之一。
追了很多对贝尔福德的专访,真人版和片中小里还是很相似的。贝尔福德是个超级销售大师。在《今晚娱乐》(Entertainment Tonight)的采访中,他讲起话来思路清晰,眼角眉梢都是感染力,煽动力。他说戏里他用卖笔做例子培训下属,是他真实故事。好的卖笔推销词不应该是“这支笔真的很好”云云,而是让潜在买主真实而深切地感到他需要笔。
贝尔福德承认他的电话销售技巧炉火纯青。这是他能够做到哄抬股价,逢高卖出的奠基石。这便是他惯用的“Pump and Dump”。看小里在电话上七情上面地推销垃圾股(Pink Sheet),不仅打动了电话另一头的准买主,还征服了办公室同仁。贝尔福德做事有热情。”Love what you do,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小里在上班第一天就从上司那里得到真传,并在发扬光大之后不遗余力地传承给他的下属。我个人认为这一段是全片的画龙点睛部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千古不变的真理。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的对钱的酷爱(Passion)是个人修行的先决条件。他们笃信的是,在华尔街,没有坏人,只有失败者。
他在访谈中说到他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古往今来,任何成事者,无论合法还是非法多是冒险家。他讲述了剧中从百慕大驾驶他的游艇去摩洛哥是真实故事。小里为了拿到存在瑞士银行的黑钱,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狂奔。他的赌注是生命,彩头是两千万美刀。不同的是,电影里船还在,贝尔福德讲,事实上30呎巨浪早把船毁了。
天网恢恢,犯罪就要伏法,贝尔福德入狱二十二个月。让我最为感慨的是他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雅虎新闻披露他今年已在环球45个城市巡回演讲,收益一个亿不成问题,五千万(投资人的全部损失)赔偿当年的受害者。他可以不再受良心谴责了。这就是美国,不计前嫌,永远给人机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堪称MBA教材经典《当天才失败时》(When Genius Failed) 的核心天才,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掌舵人John Meriwether 也是在经历破产之后又东山再起,现在已经创办三家对冲基金。这就是美国,她海纳百川般包容,给人机会,让人重生!
还记得电影里尽职的FBI探员Greg Coleman吗?贝尔福德想方设法贿赂的。 Greg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调查贝尔福德。各种办法无效,只能用最笨的-找证人。贝尔福德是个营销大师,对人性,心理学最熟悉不过。对员工更是笼络得与他同心同德。工资待遇比市场价高出许多。连前台接电话小妹都可以年薪八万(90年代初)。还有各种福利,比如说高端下午茶(招纽约最贵的妓女)。好不容易定罪,可贝尔福德认罪态度好,天生的推销员特质,和各路警员混得脸熟。坐牢22个月,有21个月都在打网球。
不知哪位高人说过,存在即是合理。法律,法规永远产生在新产品(包括金融产品)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现今的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 )等等新产品风起云涌,更难估价,更难监控。每天在华尔街上演的“华尔街之狼”, “快手小子”,“大空头”,远比好莱坞大片更精彩,更触目惊心。
但在生活方面的描写上,电影似乎过度渲染了纸醉金迷的淫乱生活。当然,这也是好莱坞大片的魅力所在。在华尔街工作的人,大多数也是有底线,有自己的一定之规。承受着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的生命使命。肩上扛着完善自身,进而完善社会的普通人的责任。穿行在理想与现实的丰满骨感之中。
这个影评是我刚写博客时写的。应该是2014年。七年后再读,感觉自己的许多观念已经有变化了。金钱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交易工具,一种用来保存你的时间和自由的工具。审视一下,有没有本末倒置呢。
图片来自网络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