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看、行合一在《但丁密码》

我的读、看、行合一在《但丁密码》

-蓝登系列之三《Inferno》

这篇原本应该是书评的文字是蛮久以前,和一个网友/朋友一起读《Inferno》之后,约好一起写的。她的漂亮书评早已问世,而我的却是缺席。《Inferno》小说直译“地狱”, 而电影在国内译成《但丁密码》, 可能是与10年前的《达芬奇密码》遥相呼应吧。因为Dan Brown 的小说的背景地标是百分之百写实的,就想从弗洛伦萨回来再写。可惜短暂停留时,韦奇奥宫(Palazzo Vecchio)在我造访时正在有会议召开,谢绝参观,所以想等再去一次再写。哎,懒人总是各种借口。

现在,读了书,看了电影,去了故事的发生地-弗洛伦萨,于是就有了这篇4不像文字。

多多少少、或早或晚,我们都被生命的冲动、被莫名的精神和情绪的汹涌潮水推动过。好多书籍让我认识很多博大而有趣的灵魂,Dan Brown 就是其中的一位。从2003年,第一次遇见他的文字《Da vinci Code》,就欲罢不能。他的书文字优美,情节引人入胜。最喜欢的是他的《Angels and Demons》。A&D读后不止写了读后感,还按照书中描写,风、火、水、土-古罗马科学家认定的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游了一遍罗马,重走文艺复兴之路。跟随蓝登教授,《但丁密码》再一次带着我感受艺术的精美、宗教的诡秘、文化的传承。

本着不剧透的心,只说大意。这种有悬疑色彩的小说,知道结局就没意思了。蓝登教授破译一系列在文艺复兴巨匠但丁的史诗《神曲》中出现的符号,并借此解开人们对当今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资源快速衰竭之间的困惑。故事的大背景就是这样的。

与《达芬奇密码》差不多,是个套路?老司机带着小萝莉去寻觅真相?是的,某种程度上是的,有了人口幂数性增长与资源衰竭的矛盾体背景,纠缠着从来没变的人性,生与死的永恒命题,这又是一次复杂繁琐、环环相扣的解密情节。重要的,故事发生在佛罗伦萨老宫、圣母百花大教堂…这些当年孕育了文艺复兴的地点,至今仍璀璨夺目。然后,场景转到威尼斯,土耳其圣索非亚大教堂,金碧辉煌的场景随着故事层层递进,还有谜一样的《但丁神曲》,一部即烧脑,又养眼的文艺欧洲风光大片,让我欲罢不能。

让我们手捧《神曲》,跟着蓝登教授,游历探寻弗洛伦萨,跟着学识渊博的教授用诸多古典艺术、诡异建筑、上古传说、现代科技间连接线索,在黑暗的时光回廊中穿越,直到来到真相面前。

故事一开始, 那场追杀就发生在佛罗伦萨巴迪亚教堂(Badia Fiorentina)。顶尖生化科学家,亿万富豪,贝特朗·左布里斯特(Bertrand Zobrist), 从塔顶跳下自杀。相传但丁的家就在教堂附近,但没有佐证,很有可能他是在那附近长大的。天才科学家死了,可是他把几天之内足以感染地球一半人的病毒留在了某个地方。找到它的艰巨任务自然落在蓝登教授肩上。

来自网络(拍摄地点:Badia Fiorentina)

文艺复兴的摇篮

而我们的船停靠在Livorno港,开车要将近三个小时才到弗洛伦萨。中间还参观了皮制品厂,在弗洛伦萨的停留时间,也就是不足两个小时。只能在车上巴迪亚教堂行注目礼。在船上听到介绍弗洛伦萨的导游词-弗洛伦萨是上帝用画笔画出来的城市。原话:“Florence is a city painted by a brush in God’s hand”! 来到这片土地,上帝的画笔画成的城市,美的让我辞穷。踩着中世纪的石子路,看着手机上存好的的地图,心里想着小说里的“Cerca trova” (seek and ye shall find) ,竟有一点点小兴奋。

在去维奇奥宫(旧宫)的路上,先经过圣十字教堂(Santa Croce, Florence),惊喜地发现了但丁塑像,不用看碑文,不用确认眼神儿,单单那阴沟鼻子,和“Inferno”封面一摸一样,是但丁无疑。

Santa Croce, Florence

但丁塑像

鞠躬,继续前行。街道窄窄的,很幽静,与电影里蓝登和西安娜(Sienna Brooks)穿梭其间的感觉一摸一样。走过几个街区,眼前就是瞩目的去维奇奥宫(旧宫)(the Palazzo Vecchio)。

旧宫(the Palazzo Vecchio)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在旧宫的门前,有一尊举世瞩目的瑰宝-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十分不巧的是那天,旧宫,现在的市政厅有什么会议,我们被被无情地拦住,只能远远观赏。它被西方美术史称为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当之无愧。更可惜的是,不能参观里面的五百人大厅(The Hall of the Five Hundred), 那可是艺术魔窟呢。回想小说/电影里,那个辗转到蓝登手里的钛金生物指纹管子,里面有个投影仪,里面投射出一副地狱图。那就是最开始的线索-波提切利根据但丁《神曲·地狱篇》绘制的地狱图(Mappa dell’Inferno)。

电影剧照-《地狱图》

遗憾的是没能进入旧宫去找寻在壁画《马西亚诺之战》上面的”Cerca Trova“(寻找,就寻见)。这个词还真的是瓦萨里本人画在五百人大厅里的壁画《马西亚诺之战》上的。这句话出自《马太福音》第七章七节。不过它并没那么神秘,艺术史学家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也是布朗的写作特色之一,所有艺术品、建筑和地标都是写实的。

电影剧照:五百人大厅里的《马西亚诺之战》

 

局部放大(网络图)

不能进去参观,但我们知道旧宫门前的《大卫》是与真品高度一样的仿品,真的是仿品。真品在不远处的弗洛伦萨学院美术馆。时间太紧了。匆匆赶过去,发现游人早已排起长龙,排到了也是返回集合时间了。迅速来到圣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她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徐志摩把弗洛伦萨译成“翡冷翠”,到了教堂面前,我更加感受到了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具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百花教堂是个建筑群,包括塔楼、洗礼堂-也是蓝登根据线索找到但丁面具的教堂。但丁,与许多弗洛伦萨人一样,是在这里受洗的。且不说那些细节,就是在不同时间,阳光照耀下显示不同的颜色,足以让人倾心。

圣母百花教堂

洗礼堂

在弗洛伦萨短暂停留时间根本不够用。坐船的好处是可以探探路,让自己心仪的城市可以下次来多玩些时日。再说蓝登的拯救地球之旅还要拓展到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希望有机会去。

虽然弗洛伦萨只比罗马靠北一点,可温度低了能有华氏15度,不止。深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千真万确。冷到一定程度,一杯热热的卡布奇诺,远比文化艺术贴心得多。

依依不舍告别“翡冷翠”。在车上,回味所见所观,回想《Inferno》布朗抖出来的一些对人性和哲学的思考。佐布里斯特一直认为遗传工程只是人类进步漫长过程中的另一步。。回望历史,人类在过去数千年里以不断递增的速度进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明了许多新技术——钻燧取火,发展农业来给我们自己提供粮食,发明疫苗、抗生素来对付疾病。人口爆炸性增长,人类的寿命也在增长。然而自然资源确是行驶在反方向的列车。资源衰竭之速度,前景也不堪设想。所以,你是要先杀死地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是等到穷途末路,人类自己毁灭自己?说白了,你是要做左布里斯特,还是支持蓝登教授?请选择。

“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书中引用的我喜欢的一句话。原文:“The darkest part of hell is for those who do not know what to do in moral crisis. “

                                                           —《Inferno》 by D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