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游-7】照亮灵魂的圣家堂
【地中海游-7】照亮灵魂尽头的神光-巴塞罗那圣家堂
本篇游记见刊于2016年6月19日《世界周刊》。链接失效了, 留个截图纪念。
2026年。巴塞罗那。她,吸引了往来于这座城市的所有目光。
她就是那个盖了140多年,刚刚完工的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
1926年,巴塞罗那。
一位留着大胡子,衣衫褴褛的老人,被有轨电车迎面撞倒,被送进附近的穷人医院,不治而亡。两天之后被认出是当时西班牙的建筑大家高迪。他被葬在他穷尽毕生才华和心血设计的教堂的地下室。他安息在那里,静静守望着,等待着这座号称巴塞罗那灵魂的伟大建筑的完成。
我们坐的地中海游轮,漂到终点口岸,巴塞罗那。圣家堂在第五代总设计师的指挥下,仍然在施工。本以为黄山归来不看岳,在罗马看了数不清的教堂,已经审美疲劳。可看到圣家大教堂(La Sagrada Família)还是让我眼前一亮,除了震撼,还有惊艳不已!
图3:巴塞罗那,玄幻,迷人,瑰丽,与欧洲其他都市相比,显得特立独行。我常常想,是圣家堂的设计者安东尼奥·高迪的风范影响了这座城的建筑特色,还是这座城的风格孕育了高迪。高迪(1852.6.25-1926.6.10)是塑性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他一生的作品中,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8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巴塞罗那灵魂精髓美誉的圣家堂当然是世界文化遗产。
隔街仰望,已经感受到她宏伟气势。教堂还在建设中,周围还有大吊车,大家都如同在看一场表演,而圣家族大教堂就是那个舞台。她的建造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dezeen》杂志写道,圣家堂的建筑风格属于巴塞罗那当地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Catalan Modernisme)。1882年动工时,由玛丽亚•博卡贝里亚(Josep Maria Bocabella)领导的圣徒约瑟夫崇敬会(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宗教团体出资,由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开始兴建。一年后,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因设计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团体意见不合,辞职而去,才由高迪接手。那一年,高迪31岁。他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教堂设计上,1925年索性搬到工地上去住。直到1926年因车祸去世,不断研究教堂结构设计,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设计图和模型。而工程因西班牙内战而停止,直到1954年才恢复。
神圣家族大教堂共计18座高塔,以中央170米高那座代表耶稣基督。其周围将环绕4座130米、代表圣经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以及若望的大塔楼。北面的一座後塔将有140米高,代表著圣母玛利亚。
日本设计师的部分塔尖走到近前,圣家堂的雕塑细节更是把眼球牢牢吸住。她的整体设计以大自然的洞穴,山脉,花草动物等等为灵感,是一座以浮雕雕刻出来的《圣经》。这就是高迪风范之一,曲线的运用。圣家堂的设计,一如他的其他作品,几乎看不到直角。他认为直线属于人类,只有曲线是自然的,归于上帝。不难看出,他对西班牙传统建筑重新诠释,建筑是雕塑,是交响乐,是绘画作诗。在这一思想的领引下,高迪的风格既不是纯粹的哥特式,也不是风靡当时欧陆的罗马式。而是融合了东方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是一种高度高迪化了的建筑风范。
图中八个塔尖上的象征丰收的果实, 葡萄,枸杞,等等是由日本建筑设计大师KENJI IMAI 设计的。彰显东方韵律。
进了教堂正殿,仿佛步入棕榈树林。模拟棕榈树的花岗岩石柱拔地而起。我仰视,我被震慑,被某种力量攫住,站在原地,“Wow-wow”二十分钟。阳关透过彩色玻璃窗透进来。教堂诺大的空间变换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庄重,明媚,又弥漫着奇幻色彩。语言和照片都不足以描述她的瑰丽玄幻。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幸运的是,我们在网上订门票时买了语音解说器。解说讲解,教堂窗户的玻璃,是加入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特有的岩石。这种岩石在不同时段,不同方位的太阳光线下,会折射出不同的彩光。而雕塑成棕榈树叶的石柱顶部,不光有彩野仙踪的自然风情,更有能产生共鸣的扩音器功能。设计这样的结构,把建筑学,雕塑,力学,光学,美学,声学,等等掌控到如此地步,真是神明附体的千古奇才。难怪坊间说他是疯子天才。下里巴人的声音说高迪是嗑药的疯子。阳春白雪的一派赞他是神附体的天才。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高迪的大殿设计把这一节做了神还原。
正当我贪婪地用手机把各种角度的神光收入囊中时,解说器响起和缓的声音:“亲爱的朋友,无论你是否信教,无论你笃信基督,释迦摩尼,还是默罕默德,或者是其他神明,请你停下来,想想下面的问题:
•你是谁?
•来到这个世界是做什么的?
•死后谁在等待你?
我的答案是什么呢?仰望前方受难的耶稣雕像,问题似乎比答案更有力量。
再看脚下,正午的阳光,照在红斑岩石的地上,象征耶稣受难时的鲜血。难怪说高迪是现代象征主义大师,每一处设计都有符号性象征主题。
图9: 阳光映红了红斑岩地砖。
随着人流,从后门出去。后门的立面,是已经完成的受难立面。整个立面用雕刻描述了耶稣受难的历程,惟妙惟肖。作为虔诚的信徒,圣家堂对高迪来说,不仅仅是一件建筑作品,而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住在工地,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想方设法把《圣经》里的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他找真人做模特。为了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毛骨悚然。
几个小时仿佛瞬间,又重新回到正面,诞生立面。看了良久,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她的确有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魔力,威严神圣,又充满深邃的神秘。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缐、抛物缐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影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光。
高迪的设计以自然完美为终极目标,从不计较每平方米能卖多少钱。他相信一个伟大的建筑不应该是一位建筑师的灵魂精华,而应该是跨世纪的几代设计师的灵感结集。高迪,这位神明附体的建筑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棕榈叶的婆娑,都是高迪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尽管他的作品在他生前备受争议,但他坚信,在黑暗中行走是暂时的,守望信仰,前方某处一定有光明。
一步一回头,离开圣家堂。神光,我们相约在2026!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