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波罗的海行-1】参观波茨坦会议原址">

【波罗的海行-1】参观波茨坦会议原址

参观波茨坦会议原址

8月是纪念二战胜利73周年的日子。学过世界史的你,可还记得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到柏林,第一站,就去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参观当年的会议旧址。波茨坦离柏林24公里,是德国勃兰登堡州首府。它的波茨坦会议原址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外围就是普通民宅

这是个被绿树环绕清清幽幽的地方。 古朴的石板路,被时光掩埋的古旧建筑。参观的人不多,还多是有了点年纪的。毕竟70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学《世界史》教科书有没有提到。波茨坦会议是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又叫“柏林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二战史学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这次会议苏,美,英三巨头对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也是联合国的雏形。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基本从那时起就形成了。

其实,对苏美英三巨头来说,会议内容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早在同年2月,这三位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现属乌克兰)的雅尔塔皇宫里偷偷摸摸地开了个会,早把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如何划分世界版图和利益,研究的妥妥的。这个会议完全忽视了中国对日本8年之久的浴血奋战,丝毫没有考虑中国作为战胜国应得的赔偿。这段历史有一个电视剧 —《风云年代》,诠释的非常精彩。

会议进行时-柏林墙纪念馆对面墙画

网络图-左起: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波茨坦会议开会时,德国法西斯已经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远东战场当然在中国。当时英美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也就是在中国没有大批军队。只有苏联出兵,才能有效打击日军,从而结束太平洋战场的战事。而历史上,日本和苏俄有日俄和平条约,战时两国不交火。为了各自的目的,美英两国以战后中国东北三省归属苏联为条件,让斯大林对日宣战。三巨头握手言欢,签订《波茨坦公告》: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等13条。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苏俄红军出兵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6天之后,日本帝国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无疑,波茨坦会议敦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然而,会上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映了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随着战争的结束,新的矛盾,谁动了谁的奶酪,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为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 没多久, 苏美两大超级大国,开始上演了数十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争、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无论怎样,波茨坦会议毕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脚步。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自由的践踏。

会议室那个楼正在修葺中

明信片翻拍的-是同一个桌子吗

电视剧剧照-来自网络

电视剧《风云年代》对这一段历史有精彩的演绎。我还记得红色间谍梁铜将军(原型郭汝昌将军)和米兰妮(他曾经的,患了失忆症的恋人)被命运和信仰裹挟着,在加尔各答,泰戈尔的故乡再相遇。他们在芦苇地里,一起吟诵伟大诗人的动人诗句:

“让我祖国的地和水,

空气和果实都甜美起来;

让我祖国的田野和森林,

家庭和市集都丰盈起来;

让我祖国的希望和应许,

行为和语言都真实起来,

让我祖国儿女的生活,

心灵合一起来…….”

附近还有一个景点是间谍桥,就是电影《Bridge of Spies》所描述的。因为我们的飞机晚点,又下雨路滑,车速缓慢,所以来不及去看了。离开波茨坦奔向柏林码头。

Warnemünde.- 柏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