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千言万语, 我有一定之规-读《Principles》

他人千言万语, 我有一定之规-读《Principles》

Ray Dalio 是对冲界公认翘楚,有人说他是投资界的乔布斯。一直不知道他写过书。直到不经意间读到公众大号的文章,称Dalio是学渣!@#!如果他,哈佛MBA with perfect GPA是学渣,谁能给我定义一下学霸呢?用天朝思路套用别国体制,不是那么回事吧。Anyway,读着读着, 隐约从网友们的想法里得知,大概不少国内金融机构建议员工阅读吧。

1CE97894-82AD-4B43-BB1B-0338EA79BEB9

有人调侃,“不晒一下自己在读Dalio,还属于’贵圈‘吗?”Who cares about “贵圈“?只是一直读冷门书的我,刚好碰上了这本“网红”书!

应该说,这是一本N科全书。 它是关于成长,关于理想, 关于生活,关于投资创业,关于子女教育。

9A2FE61F-5A3D-4B65-990B-B2B88CF5B0CE.jpeg

我的收藏

 

 

关于子女教育

  • 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教育理念

对培养孩子,通常我们中国家长的思路是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希望孩子身染贵族气,有一个更上层楼的社交圈。而Dalio似乎是走一条相反之路。早在1995年,他和太太把最小的儿子Mathew送到北京一所当地小学读书。

条件如他原话:“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准与麦修熟悉的康涅狄格州的情况大为不同。例如,顾阿姨和她丈夫的住所每周只有两次洗热水澡的机会,而麦修上的史家胡同小学直到冬天开始后很久才会供暖,所以学生在教室上课时都穿着棉袄。麦修不会说汉语,而他的同学没有一个会说英语。”

 

C6000EE0-7D27-4804-A7C2-49D96D9DF607

做慈善的Matt Dalio- 图片来自Chinacare.org

没有上私立学校,也没上和学费让人咂舌的贵族学校的Mathew, 有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呢?这段艰难改变了麦Mathew 一生的经历,对他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他爱上了中国(他说他从那一年起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也因为他明白了同情心相对于物质财富的价值,所以当麦修只有16岁时,他就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中国关爱基金会,以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中国孤儿。我没有在网上搜索Mathew现在如何如何。可作为一个母亲,我知道培养孩子有一颗知足惜福的心,懂得关爱他人去,是何等弥足珍贵呢。

  • 陪伴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Dalio在书中写了他的儿子保罗的一段经历,特别值得深思。“他,(保罗)一天他走到酒店前台,把人家的计算机给砸了。保罗被捕入狱,并遭到狱警痛打。最终,他被诊断患有双相障碍,被释放后交由我监管,并被一家医院的精神病房接收。“ 生活中我接触过有双向障碍的人,TA时而极度亢奋,时而极度抑郁,病情时好时坏,很难根治。 很多病人一生都深陷其中。而掌管桥水基金,极度忙碌的Dalio从未放弃,“在三年时间里奔波在复杂的医疗系统之中,并与当时执业的一些最聪明、最有同情心的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和神经科学家讨论。痛苦和迫切的压力最能激发人的学习动力,而我正在承受这样的压力。”

在父母,医生的帮助下,保罗度过了这场磨炼,而且这段经历让他变得更优秀了,因为他培养出了一些他过去没有但很需要的优点。Paul比过去更有创造力了,快乐地步入婚姻生活,养育了两个儿子,成为一个富有成就的电影制作人,并投身于帮助双相障碍患者的事业。他的电影《触火之恋》(“Mania Days”)非常受欢迎。Dalio去片场看Paul拍片。其中一场戏就来自他们父子的一次对话。当时Paul处在躁狂中,而爸爸在努力和他讲理。Dalio既能看到演员扮演的、处在最糟糕状态下的保罗,也能看到正在指导拍摄的、处在最良好状态下的真实的保罗。看着眼前的场景,Dalio一定很欣慰且骄傲。是父亲的陪伴与坚持,才有Paul的现在。因为Dalio坚信“富有创造性的天才和疯子可能只有一步之隔”。 

paul.jpg

Paul, 和他的父母,还有医生 -Getty Image

 

 

-关于投资

  • 在一败涂地后重新提炼永恒和普适的经济和市场原则,不跟风

Dalio在书中表扬自己的不多。但在他执掌桥水这四十年,市场有多少跌宕起伏?这期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债务危机,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危机、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以及2001年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到攻击后引发的危机。还有2008年波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次贷危机。而桥水坚如磐石、锋利如刀。 为什么?

在他刚出道没多久(1979—1982年),他对市场的预测是错误的。Dalio写到,“这段时期的经历,就好像不断被球棒打到自己的头。犯下如此大的错误,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是极具羞辱性的,也让我几乎失去了我在桥水创造的一切。发现之前的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笨蛋,顽固地坚信一个大错特错的观点。”

从那时起, 他学到了一种很好的恐惧犯错的意识,它把思维定式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了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前事之鉴, 他悟到2008年债务危机和1982年债务危机类似,以前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经济和市场原则与大多数其他人的大相径庭,但他没有跟风。所以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桥水旗舰基金业绩增长超过14%,而很多其他投资者的损失超过30%。这种坚守原则不跟风是何等不易?这要统统与许多大家的观点背道!就像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的:“在我们最需要模型的时候,模型失败了……在(雷曼兄弟倒闭)三天之前,摩根大通认为美国经济会加速增长,而他们的模型失败了。美联储的模型失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模型也失败了……“

说起2008年那场危机,我想起了自己和Mantor T 的一段往事。2008年9月, 又是一个晴好的星期五。交易大厅的大屏幕电视CNBC台王牌播音员喋喋不休地播报着L投资银行风雨飘摇,有传闻说L投行要破产, 也有说美联储一定会出手相助的。T说L 投行一旦破产,将会引起连锁反应,波及花儿街乃至整个世界资本市场。大多数人认为联储一定会注资相助的。所以$3.59一股(当时L投行股价)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巴博,我们公司的股神,建议买L。 很多同事跟风买了。接下来的星期一凌晨L投行宣布破产保护。我一股也没买。不是我料事如神,而是没机会买。刚要下单,我老板过来让我帮今天辞职的同事整理个人物品。在那个敏感时期,任何人提出辞职,下一分钟就由保安护送出办公楼。私人物品公司负责邮寄。收拾了半天,除了过期的维生素瓶,什么也没有。看来是蓄谋已久的。我的这位同事是写分析模型的大家,前苏联写导弹模型的rocket scientist! 据说俄文版的C语言是他翻译的。因缘际会,我因此错过了买L股票。

误以为某大咖有水晶球, 如Dalio 如是说,“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 总结错误,杜绝一错再错

接着上面金融危机的例子,结合Dalio在书中多次阐述。

“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的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普通人则不能。要营造一种环境,让人们敢于犯错,以便从错误中学习,这样就会快速进步,也不会再犯大错。”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而人们,即使是聪明人记性也是很短的。所以把经验教训写下来,是非常必要的。对感性的人来说,把心情记录下来也是有益的。我的前同事,也是我非常尊重的mentor T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Three Lessons Learned of and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他开篇就写了危机后,公司风雨飘摇,他去DC,到国会争取申请到“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grogram)的资金, 被拒绝后的那份灰暗:

“It was on a particular gray DC, day in December 2008, as we were leaving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empty-handed, that I first allowed

myself to start thinking about lessons from the mortgage meltdown. The “no” to 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money for the financial guaranty industry was its death knell, and I had resolved to nurse the patient until it was clear there was no chance of resuscitation.”

是的呀,大半金融机构都在申请,僧多粥少!这也从侧面看出Dalio吸收他早年,1982年的经验教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在那次血流成河的金融灾难中中弹的英雄之一。

我的mentor写下了教训:

”LESSON #1: THIS TIME IS NOT DIFFERENT

…….the business cycle was not dead, and despite an economic downturn well shor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Case–Shiller 20-City housing price index fell about 35% from its July 2006 peak, meeting those direst predictions. The index remains 6% below its 2006 peak in nominal terms and more than 20% below its peak in inflation-adjusted terms 11 years later, and an industry that bet the house that “this time is different” is all but gone.

It seems to me that when I start hearing talk of new paradigms and arguments that this time is different, a bubble is about to burst. That is when it is most important to run the improbable but not impossible scenarios that “could not possibly happen again” through your portfolio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 order to make sure your enterprise can survive the simulated outcomes.

因为文章的版权问题,只能摘录这么多。我要说的是把交易的,任何工作上生活上的教训记录下来,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呢。

FA4DB7B7-D292-4DC1-A24B-223F2918B7FB.jpeg

书里每一章都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还是在这里打住吧。最后用Dalio引用的一段话自勉,也与道合的书友们共勉:

“通过市场交易赚钱是很困难的。对此,才华横溢的交易者和投资家伯纳德·巴鲁克形象地说道:’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放弃一切其他东西,像医科学生研究解剖一样仔细地研究市场的整个历史和背景,并研究所有主要上市公司——如果你能做到上述的一切,同时你还拥有赌博者的镇定、洞察者的第六感和狮子的勇气,你才有可能抓住一丝机会。‘“

重要的事情要中英对照说:“If you are ready to give up everything else and study the whol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of the market and all principal companies whose stocks are on the board as carefully as medical student studies anatomy—if you can do all that and in addition you have the cool nerves of a gambler, the sixth sense of a clairvoyant and the courage of a lion, you have a ghost of a c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