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维度—我看《萨利机长》

每个起飞都是可选择的,每个落地都是必须的(Every takeoff is optional. Every landing is mandatory)。

miracle

《Sully》,一部电影,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把他一如既往的极简,细腻,而又有力度的风格发挥到极致!沉稳的运镜,冷静而一丝不苟的叙述,娓娓道来了飞机迫降之后媒体,制度,模型,和人性的冲突和对峙。电影用闪回,交叉等叙事技法,如此的炉火纯青,似乎不多的导演可以相提并论。

影片没有像传统的航空灾难片那样用特技,音响特效来渲染坠机,并在观众的惊恐中,将故事推向高潮,而是巧妙地用闪回,在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在双方对峙中把影片推向高潮。让人思索回味,妙不可言。
故事情节不复杂,结局也没有悬念。可就是在这种波澜不惊的陈述中,在冲突丛生的乱象里,给观众带来思考。

冲突之一:媒体和民众对英雄的追捧与当事人意愿的冲突

.jpg

英雄的泪水

我曾以为,成王败寇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国粹。不尽然。地球村的媒体都喜欢按照他们博人眼球的意愿塑造,报导和追捧英雄。电影生动地描述了当媒体得知萨利机长安全迫降后。一连串博眼球的报导,哈德逊河上的奇迹(“Miracle on the Hudson”)。各路媒体一路追踪到萨利下榻的酒店。把他远在加州的家也围的水泄不通。酒店里的工作人员超乎寻常的热情,接受采访时,化妆师替她母亲的深情一吻。他焦虑,难以入睡,在酒吧里,电视里喋喋不休的
还是关于迫降,哈德逊河奇迹的新闻。酒保也很快认出了他这个大英雄。请他品尝应运而生的新款鸡尾酒—“Miracle on the Hudson”。这一切,让他感到不适,和内心深处难以接受。给身心俱疲的萨利增添了更多的困扰。
而萨利从始至终没把自己当成英雄。从他和他的家人的角度,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丈夫,两个tenager 女儿的父亲。和我们一样,他要付房子的按揭,要存女儿的大学学费。然后才是职场角色-民航客机的机长(飞行员)。正像萨利在记者采访时说,“I don’t feel like a hero. I’m just a man who was doing his job…”

冲突之二: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模型飞行模拟与实际情况的冲突

sly_rl04_v04.14_grdfinal_rec709legal.00365132.tiff

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是空难后的正常程序。而且是公开透明的。这一点无可厚非。委员会的听证会把电影推向高潮。委员会的模型显示,当1549航班的发动机被飞鸟损坏之后,飞机有足够的时间飞回它起飞的机场-拉瓜迪亚机场。航空模型没接触过,但是应用过许多金融模型。无论什么领域,模型的原理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我的前同事,写金融结构产品模型的是许多年前在苏联写航天飞机模型的。
我深知,模型都是有局限性的。记得在有158年历史的投行翘楚雷曼兄弟破产之后,我们和写模型的大咖一起讨论雷曼失败的原因。结论是,写模型的人都是rocket scientist, 又经过反复检测,所以,模型都是好的。可模型的假定条件(assumptions) 都是人设的。人性是极其复杂,且随着时空转换,千变万化。雷曼模型的假定条件是美国,甚至全球的房价都是趋势化上升的。写模型的人都是备受瞩目尊重的权威。 如同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人总是过高估计自己。而过度的自负和相信模型让他们极度运用对冲理论和财务杠杆,更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最后百年老店之星也陨落了。

同理,航空委员会的模型的假定条件是飞行员知道一个发动机还可以用,他可以时间充裕地飞回拉瓜迪亚机场。可飞行员不是电脑,不是机器,他是人!是人,他就会在危险面前,恐惧,焦虑,纠结,犹疑。况且,当时的仪表显示两个发动机都损坏了。返回起飞机场和附近机场迫降都时间不够。他的专业飞行训练和42年的飞行经验告诉他,以哈德逊河为跑道的水上迫降是最佳选择。听证会上,委员们从模拟飞行得出结论,无论模型运算,还是真人模拟,都有足够时间飞回拉瓜迪亚。萨利说,’You were looking for a human error then make it human.“ 他指出模拟飞行员不是现实中的飞行员。模拟飞行员的已知条件是返回拉瓜迪亚。而真实的场景是萨利机长自己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件,他需要时间作出反应。况且,机上155条生命,飞机当时在纽约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终于,调查委员会认为,扣除机长的35秒反映和判断时间,返回或飞到就近机场的时间都不够。尽管如此,人的因素是没法用35秒来衡量的,不是么。在听证会接近尾声时,丢失的飞机的左发动机打捞上来,引擎完全报废。最有力的佐证:萨利是那个拯救生命的X因素。
听证会上重温飞行通讯对话。萨利听了要求去走廊休息一下,他对副机长杰夫说,“I’m so damned proud. We did it together. We did our job.” 此刻,看电影的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

150岁

两个加起来150岁的电影人

主旋律的润物细无声,导演功力了得!还要赞美一下伊斯特伍德导演。
不停地穿插42年的飞行生涯、正叙回顾、插叙当天的场景,节奏异常紧凑。看似平淡的表演和运镜,却让人着迷,产生窒息感。还有Tom Hanks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直击人心的表演。网友们说,这两个年龄加起来150岁的电影人,如此传神地诠释和输出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弥足珍贵,美国精神。
片尾真实的纪录场景,更是画龙点睛,让人流泪。音乐响起来,字幕上显示:

“The best of New York came together. it took them 24 minutes……”

real

出了电影院,纽约七月的艳阳让我想起电影里的对话:

委员Elizabeth Davis问副机长杰夫: First Officer Skiles, is there anything you’d like to add? Anything… you would have done differently if you… had to do it again?

Jeff Skiles: Yes. I would’ve done it in July.